(资料图)
前有歌手陈珊妮用AI制作完成新歌,后有“AI孙燕姿”翻唱周杰伦、王菲、张韶涵耳熟能详的代表作……在AI技术涉足音乐领域、显现创造力的同时,也引发了一些法律、伦理上的争议和担忧,尤其是关于声音版权的问题。
当前,越来越多音频软件开始采用AI技术。今年3月,一个名为So-vits-svc的开源项目上线,AI模型的训练教程也开始在各大平台上火速传播。在这些教程的指导下,仅仅凭借数段音频,就能用一个人工智能生成式模型来合成新的音频,于是用明星声音“翻唱”其他歌手的代表作在各大平台涌现。其中,在某平台上,“AI孙燕姿”翻唱《发如雪》的浏览量已经超过百万。
AI歌手翻唱歌曲走红的背后,可能涉及多项侵权问题。其一,根据民法典中对于声音权的规定,利用明星声音进行AI模型训练,要征求本人同意获得授权。其二,在训练AI模型的过程中,使用的音乐作品要得到著作权人授权。其三,若把AI歌手演唱的作品用来吸引流量或是销售,涉及侵害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目前,平台方和创作者主要通过声明AI作品不作商用来避免担责。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包括文字作品、口述作品、音乐作品、美术作品等,但音色本身并不构成作品,不在其保护范围内。因此,如何保护歌手的“声音”,保护歌手权益和创作积极性,还有待法律进一步完善细化。
再者,声音是个人身份的重要标识,如果不尽快在制度层面加强设计和保障,一旦AI技术被滥用,还可能引发伪造声音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,带来更多社会问题。4月11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中指出,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,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。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尊重知识产权、商业道德,不得利用算法、数据、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,等等。后续方方面面如何来细化落地这些管理办法,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。
从绘画、写作到影视、音乐,AI技术的影响力范围还在不断扩大。AI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,存在不少隐忧。这需要法律层面加强保障和监管,给AI技术立下规矩,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健康发展。
作者:杨丽
本专栏欢迎投稿: kjjrsbwm@vip.163.com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