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眼下正值求职就业的热门时段,教育部决定于5月至8月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“百日冲刺”行动。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,“就业服务不打烊,线上线下不停歇”成为一种常态。毕业生们也纷纷投身就业市场,积极寻求机会。此时此刻,重中之重是要把工作做到实处,更好给毕业生“导航”、帮毕业生“避雷”,助力他们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“避雷”不可少,重点是清除障碍、排除干扰,为毕业生营造更好就业环境。近期,人社部梳理了常见求职陷阱,黑中介乱收费、合同签订不规范维权难、玩文字游戏美化岗位等位列其中。高校毕业生求职要避开的“坑”,某种意义上也是稳就业促就业的着力点。不仅是毕业生要提高警惕,学校也要提供更多正规有保障的就业渠道,做好就业安全教育,增强学生的劳动权益保护知识。同时,相关部门也需强化监管、常态监管,做好招聘信息审核,打击招聘欺诈等现象。切实维护好毕业生权益,才能让毕业生安心求职、踏实签约。
“导航”要做好,重点是精准施策、协同发力,引导主动求职、落实就业去向。人社部等十部门近日印发通知,继续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。聚焦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-24岁失业青年需求,“确保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都能获得见习机会”,这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措施的力度。从精准组织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行动、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,到重点帮扶求职受阻的毕业生、培育学生积极正向的就业价值观,政策要落地落实,方可实现人与岗的“双向奔赴”、供与需的“长效匹配”。
“导航”“避雷”的组合拳有了,关键还要倾听毕业生所想所需,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。有种现象值得警惕,少数地方办招聘会时出现了追求花架子、大场面、数据好看的误区,让急需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直呼“看起来很热闹,实际上含金量不高”。这也给一些地方提了个醒,花了钱费了功夫,重点要放在帮学生找到工作。围绕缺乏就业机会的地区,要多按照实际办招聘会,搞好供需对接;针对求职能力不足的学生,则要多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,帮着提升本领……摒弃不良就业政绩观,根据本地本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,才能开出及时有效的“药方”、解好就业过程中的“难题”。
每年毕业季都是一次大考,也是一次机会。对毕业生来说,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清晰认识到社会需求、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潜能,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。而对高校和相关部门而言,也要不断总结经验、找准趋势,不断调整就业工作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专业设置、能力意识培养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,我们为的不是让一串串数据光鲜,而是让一个个青年的选择都得到尊重保障,让他们的梦想闪闪发光。
(文丨董竹)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