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孙唯
(资料图)
3 月 6 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关于 " 警惕考研‘高考化’趋势 " 的话题冲上热搜。
据媒体报道,在 3 月 5 日下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,梅兵说,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,要警惕考研的 " 高考化 " 趋势,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,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,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 " 高精尖缺 " 人才。梅兵代表的建议是切中肯綮的。伴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长,近年来确实出现了 " 考研高考化 " 的趋势。其实,不光是考研,公务员考试、事业单位、大型国企……只要有选拔性考试的地方,都在不同程度地出现 " 高考化 " 的趋势。
为什么要读研?不少同学都希望能够 " 就好业 "。尤其是本科毕业于 " 双非 " 院校的同学,对此有着更为急迫的需求。" 考研高考化 " 背后的 " 无形之手 ",就是就业。如今就业实在有点 " 卷 ",像某媒体 2022 年校招时条件都是 " 本科及以上 ",结果最后公示的名单哪里还有本科的身影?北航博士、牛津硕士赫然在列,这种情况下,本科生敢不读研么?
这当然不能怪罪用人单位,择优录取是应该的。再看看那些大单位的拟录用公示,如果劝大家不要考研,似乎并不现实。当 " 考研高考化 " 已经渐成气候,我们应该怎么做?
最重要的是做大就业的 " 蛋糕 "。就业的岗位多了,不同岗位的工资待遇、晋升空间差距变小了,各项保障力度上来了,社会对不同种类的工作包容度高了,毕业生们也就没有必要一窝蜂往公务员、央企国企、互联网大厂扎堆。
另一方面,我们也需要对研究生教育做好分类。当读研渐成 " 刚需 ",堵不如疏。在国外有授课型硕士(TaughtCourse)和研究型硕士(ResearchCourse)之分,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读研需求,我国也推行着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不同的类别。我们可以进一步拉高学术硕士的入学门槛,尤其是在复试阶段,筛选出真正想读博深造的人才;另一方面,进一步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,提高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,更多地深入企业,加强产教融合,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就业。同样地,在博士阶段,也要完善专业博士的建设,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求。
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,就是我们需要调整固有的升学观和就业观。长期以来,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时,要带着 " 名校光环 "。其实,读研读博本不应该是为了那张学位证书和一份好工作,而是为了心中真正所爱——科学与真理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
图片 | 视觉中国
责编 | 傅铭途 姜雪媛
校对 | 彭继业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